你还记得那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吗?照片中的小女孩,头发微乱,穿着朴素、显得有些陈旧,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而坚定。她双手紧握铅笔,目光直视前方,仿佛在看向自己未来的希望。这张照片曾是希望工程的象征,而照片中的女孩,正是苏明娟,她的故事充满了励志与改变。
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的一个贫困山村,那里山峦重叠,交通极其不便。她的家庭并不富裕,住的房子是老旧的土砖房,家具也大多破旧不堪。父母是普通的农民,起早摸黑,靠着几亩薄田艰难度日。尽管家境困窘,苏明娟从小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,每当到了上学的年纪,她便充满了期待,然而,这对于她的父母来说,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他们不仅要借钱支付学费,还得为苏明娟辗转多山的崎岖道路担忧。每次上学,苏明娟都得翻山越岭,尤其是雨天,路面湿滑,一不小心就会跌倒。即便如此,苏明娟从未退缩,她明白只有通过学习,才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81%她所就读的学校条件更是令人心酸。教室是老旧房屋改建的,墙壁斑驳,部分砖块甚至已经脱落。窗户没有玻璃,用塑料布遮挡,每当风吹过,塑料布便发出刺耳的声音。课桌椅也是残破不堪,有些桌子缺了角,椅子一坐上去就不稳,稍不注意便会摔倒。尽管如此,苏明娟从未放松过学习,课堂上她总是全神贯注,眼睛紧盯着老师,耳朵聆听每一个知识点,手中的笔不停记录,生怕错过任何重要内容。
1991年,命运发生了转折。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来到苏明娟所在的学校,拍摄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。当他走进教室时,眼前的情景让他心中一震:孩子们虽然衣衫褴褛,面容因寒冷而通红,但他们依然在聚精会神地朗读课文。而其中,苏明娟那双明亮清澈、充满渴望的眼睛特别吸引解海龙。于是,他迅速按下快门,捕捉下了这幅画面。照片发布后,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,众多善心人士被苏明娟坚毅的眼神打动,纷纷为希望工程捐款。苏明娟和她的同学们获得了广泛的关注,得到了大量善款和物资的帮助。学校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,孩子们不再在寒冷破旧的教室里学习,新的课桌椅、明亮的灯光和温暖的衣服,让他们能够在更加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教育。
受到帮助的苏明娟深感感激,立志更加努力地学习。每天,她早早起床,天未亮时便开始复习,晚上做完作业后,还会主动复习当天的内容,并预习明天的课程。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从小学到中学,始终稳居班级前列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苏明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。
大学时期,苏明娟获得了助学金,家庭状况有所改善。然而,她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除了完成学业,她还在课余时间兼职,赚取自己的生活费。她将这些钱几乎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,因为她知道,还有许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。大学毕业后,苏明娟进入了工作岗位,收入稳定。然而,在领取薪水后的第一件事,她就是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。从那时起,她每个月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,定期捐款,回馈社会。
2018年,苏明娟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:她拿出自己多年来积攒的3万元钱,成立了助学基金。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需要办理各种手续,还需要筹集资金和确定资助对象,但苏明娟没有畏惧这些困难。她走遍各地,联系企业和组织开展募捐,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她的基金。为了宣传,她还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公益活动并进行演讲,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。她的真诚和坚持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,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她的公益事业。
目前,苏明娟的助学基金已经筹集了超过五百万元,资助了多所希望小学的建设,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。基金还帮助了约800名学生,确保他们能够从小学到大学都顺利完成学业。苏明娟的助学基金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了继续追逐梦想的机会。
2017年,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,尽管这是个兼职职位,并没有行政职务和薪水,但她依然视其为服务社会的宝贵机会。她积极深入贫困地区,走访困难家庭的孩子,组织各种公益活动,亲力亲为,确保每一项活动都做到最好。
不久后,苏明娟又当选为人大代表,她将自己在公益工作中的所见所闻带到会上,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争取更多的支持。她常说:“我小时候吃过苦,知道贫困地区孩子的困难,既然现在有能力了,就要尽全力去帮助他们。”
未来,苏明娟计划扩大她的助学基金,建设更多的希望小学,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。同时,她还希望培养更多的志愿者,让公益事业得以持续壮大,帮助更多孩子改变命运。苏明娟的故事是爱与希望的象征,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,证明了无论出身如何,只要坚持梦想、心怀善良,就能为社会带来改变。
她的事迹也启示我们,每个人的微小善举,或许就能成为某个孩子走向光明未来的起点。让我们一同传递爱与希望,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领速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